寫字和研習書法已融入我的人生
作者:陳亞發
可以自豪地說,寫字和研習書法是我人生的第一“副業”。但青年時代的我,正是憑這“副業”嶄露頭角的。
寫好中國字是多少人的向往,研習書法又是多少人的希望。然而,從寫好字到掌握書法法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起初我曾簡單地認為把字寫得漂亮就滿足了,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對寫字只能說是愛好。直到退休后方領悟:書法,是通過筆法、結構、章法,創造與實現中國漢字至臻至美的藝術。
我學寫毛筆字是小學六年級那年求人寫春聯引發的激情,當時全屯子只有崔國喜和孫道生兩個人會寫春聯,我拿著紅紙到他兩家一看,屋里都擠滿了人,靦腆的我又不能往前擠,而大多數人卻都想自己先寫完好回家忙年活。我只好站在一旁看人家寫的內容——門楹對: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紛紛兆豐年。倉房對:五谷豐登糧滿囤;一年好運日堆金。宗譜對:祖豆千秋永;本枝百世長。再就是"?!弊趾?quot;肥豬滿圈""抬頭見喜"……快到吃晚飯的時候,站在我旁邊的葉鳳桐(他一個大字也不認識)跟我說:咱們別等了,我下午去供銷社買支毛筆和墨塊,明天你給我們寫。說起來還真鬧岀了一大笑話,葉家把"抬頭見喜"貼到豬圈門上,春節后看秧歌時我發現了。自那以后我們鄰居家過年的春聯就都由我來寫。那時候識字的大人很少,他們只求字寫規矩而根本不求藝術效果,我父母也都不識字,但都支持我,因為就不用再去求別人了,反倒還有人來求我們了。
我的字寫得較規矩,得益于我的幾位老師,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劉福綿(梨樹師范短訓班畢業)、初中兩任班主任鄭閨范(梨樹師范畢業)、程洪忠(四平師專畢業)粉筆字寫得都非常好。尤其是"復課鬧革命"期間從長春返籍的張鐵翼老師的毛筆字和校教導主任趙萬成老師的仿宋體大字塊對我影響最大。張老師讀大學畢業在長春師大附中任教多年,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舉止言談斯文優雅,根本看不出他是沈洋鄉一棵樹農村人。我曾多次去他辦公室探求寫好毛筆字的秘訣,他總是笑了笑,我知道他的心思,只好借著不限量領取筆墨紙張的機會把張老師的大字報撕下來逐字反復仿寫,后來班上好多同學感到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則干脆求我代筆寫大字報。逐漸很多人包括張老師都覺得我的字有那么點意思。
說來也巧,1973年11月我調到縣教育局做事業統計(將全縣各類學校自然情況匯總、刻字成冊、上報省市教育廳局),正值張老師已經在縣教研室任教研員,當時他被借調到教育局專門為大型材料??睂彾ㄗ志浜蜆它c符號,我又有機會學他的硬筆字。局領導分配我一項謄寫由張老師校勘審定后的文字材料的任務。不知哪份材料被曾經主管過教育的縣委書記王呈春得知是我抄寫的,于是,1975年10月的一個晚上9點許,王書記來我們辦公室,看我們幾個正在聊天,便叫我到他辦公室為他抄寫已修改后第二天去市委開會的匯報材料。后來王書記告訴過寫字也很好的高國金(曾經整理過"全國教育戰線一面旗幟"九大代表吳學珍的經驗材料):陳亞發是黨員,縣委上報材料不能用非黨員過手。我的仿宋體大字塊也有派上用場的機會了。1975年,全縣教育工作會議開會前局領導要求文化館人寫會標,我們股長李國金(后來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畜牧局長)說:不用求外人,咱們局小陳就可以,那是第一次用白色圖畫紙剪成大字塊展現在縣政府一樓大會議室。
1983年8月26日,我從金山鄉調到林海鄉,那年春節正在省里學習的時任鄉黨委副書記李彥(后任縣政研室副主任、縣計生辦主任、縣政府副縣長、縣政協主席)聊起我當年調到縣教育局做事業統計引起一場小風波的事。他當時和十幾位抽調縣局搞中心教育的各公社中小學領導都認為:我可能有特殊關系,不然怎么未從抽調2年的人員中選擇呢?經過了解才知道,當時的事業統計李景隆去讀工農兵大學,局領導要選擇具備:中共黨員、25歲以下、字寫好(能刻鋼板)三個條件的人當職。李彥笑著說:前兩個條件自己都符合,可就是寫字不過關。
1974年,我與吳學軍副局長參加市局統計會議回來,他叮囑我:一定圓滿完成匯總報表工作。我知道是他下到好幾個公社考察最后在局務會上介紹我的情況后被確定下來用我的,所以我不能給他丟臉。結果當年市局匯總報表就是抽調我和公主嶺張昹在張玉成(曾任遼源市龍山區黨委書記、遼源市人大副主任)主持下,在遼源市賓館住了9天完成的(張算盤打的準,我的阿拉伯數字別具一格)。也正是這次匯總報表被省廳岳處長發現了,1975年省廳匯總報表也是抽調我倆在吉林市完成的。
我對書法"創作"的興趣是在許多人推動下引發的,"獲獎作品"也多是硬筆字。1988年,我安排在鄉文化站的王春山和彭景東都分別加入了中國書協(那是要有兩次以上國家級賽事獲獎作品作為條件的),他倆多次鼓勵我參賽并把我的隸書《出師表》寄給"深圳首屆國際鋼筆大賽"組委會,沒想到被評為優勝獎,以后相繼參加了海南“騰龍杯”、河南師大“牧野杯”、石家莊“青春杯”等10多次賽事,其中"硬筆書法報社"舉辦的“飛馬杯”和吉林省書協“首屆硬筆書法大賽”兩次獲得三等獎。1993年3月,我被吸收為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994年4月被中華硬筆書法協會選為A級理事兼教育委員會委員,1998年底,吉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第一屆代表大會召開,我被選為副主席兼教育培訓委員會主任。2000年10月受邀參加田英章先生創辦的中國書畫人才高級研修班經驗交流會,會上現場創作的作品被評為金獎,并被書畫人才資格審定委員會聘為"高級研修員"。這幾個頭銜可能與我擔任梨樹縣文體局長、曾任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四平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的職務有關。也可能因為我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被評為優秀學員,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優秀學員經驗交流會(時任校顧問耿飚、楊成武及校長王國權接見并與入會人員合影);回來后在市分校校長姜豐(原市委宣傳部長)支持下創辦了鄉鎮函授班,此舉受到時任副校長張道容(原核工業部副部長)到我鎮走訪座談后的肯定,并責成四平分校為我舉辦個人書法展的影響有關。
我真正入門書法還是從2009年9月退休后開始的。為了排遣寂寞把興趣轉到探求書法上,一邊聽電視書法講座,一邊臨習碑帖,從《多寶塔》《圣教序》到現代劉炳森楷隸兩種《千字文》、張又棟《勸學》、田英章《楷書要論》三部,熟知了"筆法、結構、章法(包括題款、鈐章、幅式等)內涵。隨之產生了為籌積書展創作作品的意向。2011年7月1日前,由縣政協文教委主辦的《陳亞發個人書法匯報展》在金秋種業大廳舉辦,縣政協主席蘇占河、副縣長趙躍華及李俊和先生在揭幕式上剪彩,展出三天后大部分作品送給前來祝賀的朋友留念。
回過頭來看20年前個展的"作品"著實感到汗顏。多虧那些"作品"事后都分別銷毀了。
根據多位朋友的建議將此展中比較理想的100多幅編輯成冊,由香港恒嘉出版公司印刷后贈給親友存念。有幸的是小集由時任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薜軍題寫書名《鄉情墨趣》,由吉林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家協會主席趙春江和吉林省楹聯家協會副主席李俊和分別作序,為小集增添了光彩。春江在《珍惜時間的結晶》序中的幾段話令我感動:“有多少人,有一種跨越三十六年的情誼;有多少人,在意這種情誼視為珍藏;有多少人,在珍藏時間的結晶。如果這是一種炫耀和吹噓,那就請允許我和亞發兄當一回這種角色。”“我們普通人的一生能夠有一項特長,為桑梓鄉里做一點實事好事,改變一下周邊的小環境和幾個小人物的命運,就足夠了。亞發兄做到了。而且,我認為:中國的鄉鎮黨委書記和文化局長,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寫字達到亞發兄這個水平,那些極山極水的人也未見占著一個窩就10年20年,全國也不僅僅是那幾個大師在地面上晃蕩?!笨『驮凇缎挠文#P寫人生》序中從藝術和人品的結合上的評價讓我愧對。“廣袤的東遼河畔,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一位求知者懷著對書法藝術的情愫,向我們款款走來,沒有炫鬻,沒有張揚,一切是那么默默自然。他就是受這片熱土鞠育的書法家一一陳亞發”?!皝啺l兄的書法勁健高古、清正質樸、峻拔雍容,能宗成法而不泥,衍新徽而不妖,規矩之間,意趣儼然??芍^字如其人矣。” “習書者,重修品,亞發兄做到了;習書者,貴守恒,亞發兄做到了;習書者,益求精,亞發兄也做到了。其不易處,實難向外人道也,唯亞發兄自知耳?!薄騼尚蛭亩己荛L,只取其中一小部分錄在文中。
我以書法為媒介結交了許多朋友。四平高產作家賈世韜邀我為其《中國百工百藝圣祖宗師歌》、《神州?!返?部作品共45000余字書寫成長卷;為四平孔子學院秦孝東董事長、臥龍泉飯莊老板王立峰、梨樹永昌種業業主史立武、海南樂東湯泉公寓總經理陳威、深圳地產樂東椰景恬園經理張文澤等100多位朋友撰寫詩詞、嵌名聯;四平鴻發公司董事長貫山河用我的書法作為禮品贈給山東、北京、深圳等地的合作伙伴;梨樹縣政府兩次將我和李俊和書法贈給日本友人;1992年11月初美國《新聞周刊》駐北京記者弗蘭克·吉布尼先生到梨樹喇嘛甸鎮采訪"村民委員會海選"情況后豎起大拇指稱贊我是"小小的政治家",我送他一幅"中美人民友誼長存"作品,他不久將我倆合影寄來。
我以書法作品直接或間接地獲得了經濟效益。賈世韜先生在未告知情況下將我10余萬字《真情實感》申請了書號、付清了印刷費。還主動請企業贊助為《四平楹聯》創刊號付了4500元印刷費。四平雅頓酒店邀我書寫多幅作品不僅給了潤筆費,而且還為《四平楹聯》第二期以企業贊助方式支付了4500元印刷費。四平巨元換熱器公司付1萬元約我為日本考察團9位客人書寫并裝裱古詩詞條幅;我的隸書經文友推薦被國家方正字庫簽約收錄,約期50年(子女可繼承)30%稿費年終一次性轉帳。
我以書法引發自己孩子學習寫字的興趣。陳昊5歲始臨顏體《千字文》,6歲參加四平市少兒書法大賽獲二等獎,作品分別刊登在《四平日報》和《城市晚報》上。7歲后被迎賓小學推薦獲省?!半r鷹杯”二等獎、吉林省中小學生首屆書畫大賽少兒組三等獎。大學暑假期間知我準備出版《鄉情墨趣》作品集,用楷隸兩種字體寫了賀詩同薜軍、王春山、彭景東的賀幛、賀聯載入小集正文之前。小孫女陳琬凝上學前也常到我書房翻看她爸爸小時候臨習的軟硬筆裝訂冊和獲獎證書,時不時地也拿起毛筆在水洗布字帖上練習,奶奶也想讓我作系統指導,我沒同意,因為陳昊當年練字太苦了,琬凝在爸爸指導下硬筆字寫的也很好,班主任多次表揚她作業和試卷總是那么工整,有一次老師問她:你的字是在哪個書法班學的?她不加思索地回答:"我沒去過書法班,我爺爺就是書法家"。
寫字、書法,融入在我的人生中,尤其是已經成為我老年生活的一部分,它給我帶來了進步的特殊長項,它給我結交了諸多知心朋友,它給我增添了不菲的經濟收入,它給我送來了兒孫的無限快慰。
作者簡介:陳亞發(筆名:山林凡夫),1949年9月生于吉林省梨樹縣。中共黨員 ,退休公務員。曾任縣文體局長兼黨委書記。中華硬筆書法協會A級理事,吉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家學會會員、四平市楹聯家協會主席。著有《鄉情墨趣》《真情實感》《楹聯基礎知識普及讀本》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