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重陽時節的山野珍果
——《瓜果漫話》之十二
陳清江 安玉琦
新涼喜見栗,物色近重陽。——陸游《初食栗》
【引子】
秋風漸涼,板栗成熟了,中秋節也就來臨了。
板栗,我們家鄉叫它“山栗子”,是種喜相之物。因為它果實飽滿,產量又高,所以象征著豐收與富足。
眼下,正是收獲板栗時節,不妨咱到南崗板栗果林瞧瞧去。果園主人都在收獲板栗,個個喜不攏嘴,又忙得不可開交,看來又是個豐收年啊!見此情景,不禁記起小時候摘栗子的狼狽樣子,那時我們都不敢用手去拿它,因為像只綠色小刺猬,那刺碧瑩瑩的,又尖又硬,密密地緊簇著,有種不容侵犯的樣子。不過,我們也有高招,使根長竿子,小心翼翼地(生怕落到頭上)把它打下來,再用石頭狠勁地砸,或者用腳來回地碾,只聽“啪”的一聲裂開,便露出閃著赭石光澤的栗子,一顆,兩顆,有的三顆,像胖娃娃似的,可愛得很哪!
(一)
栗子好吃,面酥香甜,那是因為板栗有著山野樣的風采。它不像梧桐那般清高張揚,也不似銀杏披一身華美的霓裳。它只是默然地站在山坡上、崖畔邊,扎根于廣袤的山林之中,歷經十載方能開花結果。
再讓我們循著時序看看吧:春天,當大地從沉睡中蘇醒,板栗樹也開始煥發生機。枝頭先是冒出嫩綠的芽苞,它們在春風的輕撫下,慢慢舒展成一片片狹長的葉子,葉片翠綠欲滴,在陽光下閃爍著靈動的光芒。隨著氣溫的升高,板栗樹迎來了花期。淡黃色的花穗掛滿枝頭,細長而密集,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吸引著蜜蜂和蝴蝶在其間忙碌穿梭,為山林增添了一份熱鬧與生機。
經過時光的孕育,花謝之后,一個個毛茸茸的小刺球悄然出現,這便是板栗最初的模樣。它們隱藏在茂密的枝葉間,像是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在和人們捉迷藏。隨著時間的推移,刺球逐漸長大,顏色也由嫩綠變成深綠,表面的尖刺變得更加堅硬鋒利。到了秋天,刺球開始慢慢裂開,露出里面褐色的板栗。成熟的板栗外殼堅硬,呈深褐色,頂部有一個小小的尖兒,就像一頂可愛的小帽子。剝開外殼,里面是金黃色的果肉,細膩而香甜,讓人垂涎欲滴。
在我的家鄉,白胡子三爺爺總會說板栗是“樹上的糧食”,不僅解饞還充饑。后來,我領悟到,無論是糖炒栗子的甜糯,還是栗子燒雞的醇厚,都承載著土地最本真的饋贈啊!
(二)
板栗,還承載著不少地域名片呢。北方稱其“栗子”,透著樸實無華的親切;南方喚作“毛栗”,點出外殼覆滿絨毛的特征;古書中“栗”字單用,盡顯文言的簡潔雅致;部分地區還稱其“魁栗”,喻指果實飽滿如魁首;更有“家栗”之名,與野生板栗相區分,暗含人工栽培的溫情。這些別名或源于形態,或出于習俗,共同編織出板栗在文化語境中的多樣面孔。
此外,我國板栗產地也星羅棋布,燕山余脈的遷西板栗,以晝夜溫差孕育細膩果肉;懷柔山前暖帶的獨特氣候,賦予皇家貢品端正果形;泰山山泉滋養的板栗,帶著山野清冽之氣;大別山濕潤氣候催生出羅田板栗的飽滿多汁;諸暨楓橋的江南水土,則孕育出軟糯清甜的風味。這些黃金產區遵循“七分水土,三分培育”自然法則,將不同地域的陽光、土壤、雨水轉化為獨特的味覺密碼。
(三)
板栗,在民間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哩。相傳八仙過海時,鐵拐李將仙丹遺落山間,化作漫山遍野的板栗樹,為山民驅寒療饑。所以,江南水鄉至今仍保留著重陽吃栗子糕的習俗,金黃的粟粉層層疊疊,象征著“步步高升”的美好祈愿。更有先生將板栗與“利”諧音,賦予其招財納福的寓意,每逢節慶便懸掛于門楣,期許生活如栗子般甜蜜圓滿。
另外,傳說古代有位孝子為治母病,在雪夜跪求山神,感動上蒼賜下栗子。從此板栗便有了“孝順果”的美稱。
更為感人的當屬“栗子助晉文公復國”的故事。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饑寒交迫之際,隨臣介子推曾經割股奉君。后來重耳復國,介子推卻隱居綿山。重耳為逼他出山而放火燒山,不料介子推與母親抱樹而死。相傳那棵樹就是板栗樹。此后每逢寒食節,百姓便以板栗祭祀,以紀念介子推的忠貞。
再則,據說乾隆下江南時,途經懷柔,見路邊農婦售賣糖炒栗子,香氣撲鼻,便駐足品嘗,那軟糯香甜的滋味讓龍顏大悅,當即御賜“懷柔板栗”為貢品,此后懷柔板栗便聲名遠播,成為皇家御用珍饈。
這些故事或悲壯,或溫情,或帶著煙火氣,讓板栗超越了食物本身,已然成為承載歷史記憶與道德教化的文化符號。
(四)
看似其貌不揚的板栗,但在中醫藥典籍里,還是一味食療與藥用兼具的珍果呢!南朝梁弘景《名醫別錄》中說,板栗 “療筋骨斷碎,瘀血腫痛”,對活血化瘀、療傷止痛有著獨特作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更為詳盡, “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板栗能補腎強筋,還說“生食治腰腳不遂,熟食治反胃泄瀉”,區分了生熟不同的藥用作用。清代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列舉,板栗“甘平。補腎,益氣,厚腸,止瀉,耐饑,……辟谷濟荒,生熟皆佳,點肴并用。嫩時嚼之,作桂花香。老者風干,則甜而嫩。同橄欖食,風味尤美。” 古代醫家還將板栗與其他藥材配伍,與茯苓同用健脾,與杜仲搭配強腰,甚至將板栗殼、板栗花入藥,真正其到了“全身是寶”的妙用。這些論述既體現了中醫“藥食同源”的智慧,也為現代研究提供了傳統依據。
不錯,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板栗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遠超一般堅果,甚至高于部分水果,維生素B族和鉀元素的含量也十分突出,這些成分讓板栗在補充能量、增強免疫力方面表現優異。另外,板栗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與多種微量元素,有助于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所含的植物甾醇則對調節代謝有益。更令人驚喜的是,板栗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緩細胞衰老。
【結語】
當寫完這篇小文后,我又來到南崗板栗果林里,近距離親近著,恍如覺得,這些山栗子,是很有些人格的。它外表布滿了防衛的尖刺,內里卻是這般的溫柔與甘美。這多像不善言辭的莊戶人啊,其舉止或許粗拙,其面容或許皺巴,但卻給人留下十分樸實的印象。就像栗子一樣,穿過那層堅硬的“外殼”,便會觸摸著他們心底最柔軟、最溫熱的部分,那是一種毫無矯飾的真誠與善良啊!還是栗子,她不爭春,不斗艷,只在百花謝后、萬物開始蕭疏的秋天,默默奉獻著沉甸甸的果實。這是一種怎樣的敦厚與踏實呢?
于是,我又想起了陶淵明“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的千古絕句,在板栗與人類跨越千年的共生中,我們是否讀懂了大自然中最樸素的生存智慧呢?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