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潛規則
郭松
多年前,讀學者、作家吳思的《血酬定律》,其中對潛規則有詳盡的描述,受益匪淺,卻又感到有點茫然,有越讀越復雜,越讀越可怕的感覺。
潛規則是相對于明規則而言的,是指明文沒有規定的、約定成俗的、不公開的、又廣泛認可的、得遵循的一種規則,是支配人們行為,無處不在,捉摸不定,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一種規則。
各行各業恐怕都有潛規則,父母為老師能對孩子好些,送張購物卡;子女為手術的順利完滿給醫生塞個紅包;打官司希望能公正些讓法官笑納點意思……潛規則這個詞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有的,但究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吳思先生給出的定義:潛規則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可以使互動各方沖突減少而降低成本;但因其背離正義觀念,不得不以隱蔽的形式存在,從而獲得正式規則不能提供的利益。歸納起來也就兩句話:說的不能做、做的不能說。
曾經聽人說過一個段子:說股票是毒品可都在玩,說金錢是罪惡可都想撈,說美女是禍水可都想要,說高處不勝寒可都想爬,說天堂美好可都不愿去。之所以有這樣的潛規則,是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相關的。史書就少有遵循秉筆直言的原則,而是用所謂春秋筆法的潛規則來敘述的,有“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的話。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信奉的是“難得糊涂”,推崇的是“未可全拋一片心”,讓人霧里看花,迷離恍惚,不得要領,玩的是文字游戲,到處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最經典的是曾國藩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算是把這潛規則用到了極致。
規則是人定的,原本是服務于人的,而今卻成牽制人的桎梏,這不僅僅是多出一個“潛”字那么簡單。潛規則,不僅僅是在明規則之下,更在于人的內心中個人意識的膨脹。人是社會的動物,彼此爭奪,逐漸形成一種大眾行為,從而產生相應的、見不得光的規則。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所有人都不會談論它,這恰是一種默許的態度,推波助瀾,無往不利。
《水滸傳》有個好漢林沖,屢遭官府奸佞陷害,無奈只好到水泊梁山落草,可白衣秀士王倫嫉賢妒能,拋出“投名狀”,用江湖中的“潛規則”刁難林沖。所謂“投名狀”,并非用紙寫一文書表達入伙意愿,而是要求林沖下山殺一個人,來顯示入伙的決心。面對江湖中的“潛規則”,“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也只能無奈地選擇屈從。
過去,學手藝也是有潛規則的,比如學理發,師傅決不會讓你馬上“抄家伙”,你得先學會伺候師傅師娘,掃地端茶倒尿罐。兩三年以后,才讓你在旁邊看著師傅理發,至于教不教你手藝,還要看你是否有悟性或師傅發不發慈悲。
官場有沒有潛規則呢?有,誰都沒看見;沒有,就閉目塞聽了。論資排輩、看領導眼色行事、官大一級壓死人、朝中有人好做官等,恐怕就是官場的潛規則。這幾年,官場規則也在變化更新,比如,提拔重用干部,應該按照“德、能、勤、績、廉”的標準衡量和選拔,可某些地方提拔干部未必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如你順從這潛規則便升遷,反之便升遷無望,理由是“有待磨練”。
老百姓大多是本分的,希望這世上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純潔和善良的。然而社會上偏偏有許多骯臟與齷齪的事情,這讓老百姓很無奈。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睆倪@個意義上說,似乎不算什么——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嘛??蓾撘巹t并非都一廂情愿,時常有人撕下一些偽君子的面紗。
潛規則究竟從何起源?真是個難解之謎。一是潛規則屬意識里的東西,無形無態、無憑無據,十分隱蔽;二是潛規則自古就有,只可會意,不可言傳,私下里操作;三是潛規則涉及各行各業,三教九流,且規矩和內容逐時而遷,無從考證。
如此說來,要想把潛規則說清楚、弄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活在世上,就得接觸方方面面的潛規則,可以不理會、不接受它,但要違背、抗拒它,甚至打破它,卻需要勇氣、需要代價、需要力量。
《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降妖除怪,歷經艱辛,終于到達西天大雷音寺。按說佛門凈地,遠離塵世,本該無私無欲,無爭無擾。哪想到,阿儺、伽葉掌管經文的佛尊,竟向唐僧師徒說:“有什么人事送給我們”。開始,唐僧師徒不懂何為“人事”,被兩個佛尊戲弄,又遭受一次白本經文的磨難。最后,唐僧不得不將紫金缽盂送給兩個佛尊,這才取回真經。原來這佛門凈地,也有潛規則。
過去,某些拉車、擺渡和挑腳的人很陰毒,人、車、船行至半山腰或水中央,這些人常用“車壞了”“腿疼了”或“船漏了”等借口,來敲詐搭乘的客人。開旅店的人往往利欲熏心,暗殺住店的客人圖財害命;官府的衙役也利用職務之便,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坊間才編出“車船店腳衙,無罪也該殺”的口頭禪,道出老百姓對這些潛規則制造者的憤恨。
前幾年,某些教練的潛規則,是“吹黑哨”,某些醫生的潛規則是收“紅包”,某些教師的潛規則是“辦輔導班”,某些商販的潛規則是往豬肉、牛肉里注水,某些飯店的潛規則是偷偷使用地溝油……
這些潛規則,是歷史沉渣的泛起,是市場經濟過程中的陣痛,也是人性墮落與社會道德倫理顛覆的怪象。雖不能大驚小怪,但也不能默然置之。近些年,已經掀起“打黑除惡”的風暴,那些制假販假的商家、那些作惡多端的村匪路霸、那些魚肉百姓的黑幫惡棍,如同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
想起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盡管目前社會上的潛規則還存在,但它成不了大氣候,因為真理和公正是不可戰勝的。每個有熱血、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也不會贊成什么潛規則。潛規則就像冬季的冰雪一樣,必將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解凍、融化和消失。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散文選刊》簽約作家,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