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酸甜中的自然智慧與生活溫度
——《瓜果漫話》之十五
安玉琦 陳清江
家有山楂樹,不愁大夫住。——民諺
【引言】
說起山楂,不禁讓人記起那首“冰糖葫蘆”兒歌:冰糖葫蘆甜又甜,紅紅山楂圓又圓;一排排呀一串串,嘗一嘗呀笑瞇眼……到了冬季或者過年時,幼小的我們,棉襖布袋里藏著不多但卻溫熱的硬幣,多么期盼能聽到買糖葫蘆小販走街串巷的叫買聲啊!那種咬破糖殼的脆響,要比放一百頭的“小干炸”高興百倍;滿口的酸甜滋味,憧憬著那美好的未來生活……
(一)
我們南山里的那片山楂林,宛如飽經滄桑的老人,靜靜地矗立在歲月的長河中。它們不擁不擠,錯落有致,有的卻六米之高,暗灰色的枝干上爬滿了細密的皮孔,恰似老農手背上暴起的青筋,而每道紋路仿若深刻著歲月的風霜。春雨灑下,它們便開始萌芽,一片,兩片,到了長全,其葉片呈現寬卵形,邊緣重鋸齒有如小刻刀一般,不過,葉片兩面沿脈生長的短柔毛,卻又為其增添了幾分柔軟,仿佛戴了一雙溫暖的絨線手套。
臨近盛夏,它們紛紛開出素凈淡雅的小花朵,遠遠望去,就像枝頭悄然落下了一場小雪。微風輕輕拂過,淡淡的花香隨風飄散,不似梅香清冽,也不如桂香濃郁,但誰能想到,這般清雅素凈的花朵,日后竟會結出那般熱烈奔放的果實呢?
當秋意漸濃,近似球形的山楂果子逐漸染上了深沉的紅色,表面的淡斑宛如撒了一把細碎的銀粉,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頂端宿存的花萼微微翹起,恰似小姑娘紅撲撲臉蛋上侵染了一抹粉色,讓人忍不住都想抻手摘下一顆。
(二)
朋友,快來嘗嘗吧,山楂的酸甜滋味,可是大地母親寫下的深情詩篇啊!
然而,一枚山楂的滋味,從來不是單一的酸與甜,而是大地用山河脈絡書寫的詩篇。不同水土賦予紅果千般性情:
山東青州、臨朐的山楂,長在齊魯大地的厚土中,春吸沂蒙晨霧,夏沐汶河晚風,秋承泰山霜露,果實飽滿,脆嫩多汁,酸甜比例如同老匠人調制的配方,多一分則甜膩,少一分則寡淡,恰如孔孟“中庸”之道的味蕾詮釋。
河北興隆的山楂,生在燕山深處,浸潤著長城腳下的晨露,長在巖層縫隙間,色澤紅得發紫,像極了山里漢子的面龐。當你咬破果皮的瞬間,先是一陣濃郁的酸直沖鼻腔,而后醇厚的甜慢慢漫上來,那甜里帶著巖層深處的礦物質氣息,那是時光與土地共同釀造的陳釀啊,咽下去喉頭還留著一絲清冽的回甘呢。
河南林州的山楂,則扎根在太行山腳的梯田里,土是帶著礫石的黃土,風是裹著巖石氣息的山風,卻養出了最細膩的果肉。這里的紅果雖個頭不大,但果皮薄如蟬翼,果肉綿密如織錦,入口時酸得溫柔,甜得沉靜,像是聽一位太行老人講著過去的故事,初聽平淡,細品卻有深意。
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山楂也循著山河脈絡生長出截然不同的性情:北方山楂的酸,如秦腔般高亢激越,直截了當;甜則似黃土高原的厚土,沉穩綿長。南方的山楂,因水土溫潤,性子也變得溫婉,酸中藏著水鄉的潤澤,甜里裹著江南的輕柔,如同評彈里的吳儂軟語,細細軟軟地繞在舌尖,自有一番纏綿。
這種差異,是大地寫給山楂的密碼:齊魯的厚重、燕山的清冽、太行的蒼勁,江南的甜綿,都藏在那一口酸甜里呀。
不過,山楂的名字,每個不同稱謂里都飽含著耐人尋味的歲月印記。被稱為“辭書之祖”的《爾雅》中那個古奧的“朹”字,筆畫間仿若凝結著先秦的晨露,如同先民在草木典籍里給“山楂”蓋下的朱砂印。宋代蘇頌在《本草圖經》中叫它“棠梂子”,仿佛裹挾著沂蒙山間的清氣,似乎真切地聞到了微風掠過的淡淡芬芳。而最感動人的還是“山里紅”這個俗名,如同在田埂上扎著羊角辮奔跑的女童,給人們不僅帶來歡喜,也帶來希望。至于“酸梅子”“紅果兒”這些俚語昵稱,更像是街坊鄰里間的親昵呼喚,張嬸喊一聲“來串酸梅子”,李叔說一句“稱斤紅果兒”,每個名字都是市井巷陌的獨特記憶啊。
(三)
山楂,一面連著市井煙火,一面系著草木智慧,在時光里交織成與人類共生的故事與功效。
相傳南宋年間,岳飛率部抗金,一路征戰至中原腹地。時值深秋,將士們連日奔襲,大多脾胃失調,食欲不振,軍心漸顯渙散。一日,岳飛在山中巡查,見林間滿是紅果,便命士兵采摘些許帶回。炊事兵將紅果煮成湯汁,將士們飲后,竟覺胃口大開,體力漸復。這紅果便是山楂。此后,軍中常以山楂佐餐,士氣大振。百姓聽聞此事,也紛紛采摘山楂調理身體,山楂能健脾開胃的名聲由此傳播開來。
其實,山楂入藥,在歷代中醫藥典中早有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論述,字字精準:“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寥寥數語,道盡了化解積滯的療效。黃宮繡《本草求真》則點明其“健脾”之玄機:“山楂,所謂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積,用此酸咸之味以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氣破而泄化,謂之為健,非真健脾也。”原來它并非盲目滋補,而是善于疏通,如同精明的管家打理積滯的腸胃,不添亂,只解憂。還有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山楂,味至酸微甘,性平,善化瘀血,又能斂新血,……其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這種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正是中醫“治未病”的精髓——不猛藥攻伐,只溫和調理,讓身體在潤物無聲中恢復平衡。
更可喜的是,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山楂中含有山楂酸、黃酮類、三萜類等成分,這些物質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從而有效幫助消化,而對肉類脂肪的消化作用尤為顯著。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山楂中的總黃酮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冠脈循環的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等有一定的輔助調理效果。此外,山楂還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其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讓它在食療保健中占據一席之地。如今,山楂不僅作為中藥飲片使用,還被制成山楂丸、山楂片、山楂汁等,已經進入人們的健康生活里。
【結語】
山楂,你是孩童手中招搖的歡愉,是老人唇邊回味的記憶,是藥罐里翻滾的沉靜,是宴席后解膩的清爽;你也告訴我們,生活從來不是純粹的甜,也不是一味的酸,而是酸里裹著甜,甜里藏著酸,唯有兩者相互交織,那才是最真切的人間況味哩!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