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黃花山紅軍紀念館
作者:張曉秋
生若為豪杰,死必成鬼雄。生若為千千萬萬的生靈去拼搏、去奮斗、去浴血奮戰、去慷慨就義,死就必然會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座青山永永遠遠地記載下來,鐫刻于山石之上,銘記于歲月之中,永垂不朽。
出閬中城,人皆知黃花崗而不知黃花山;入閬中城,世人皆知黃花山而未必知黃花崗。黃花崗有七十二義士,黃花山之仁人義士何止千百個七十二!黃花崗義士,人人有名有姓;而黃花山義士多為無名之卒,留名留姓之輩不足百一。英雄不問出身,販夫走卒亦知擊楫中流,黃花山等同于黃花崗,浩氣長存,英烈永駐。
今人談及紅軍,津津樂道莫過于雪山草地。二萬五千里,是一段血與火篆刻的崢嶸歲月,是一段用豪氣和毅力抒寫的壯烈史實。然則,埋魂于黃花山的紅軍,他們中的大多數甚至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金沙江、大渡河……他們在雪山、草地之前就英勇犧牲了。他們還未來得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河。在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戰斗中,他們前仆后繼、就地埋骨,黃花山只是一座巨大的陵園,魂聚于黃花山,骨卻不知遠在何方。
遙想一百年前,英雄恰逢出生。時勢容不下弱者,世事逼迫著弱者去抗爭。多少世人不知道的戰役,多少今人無法理解的壓迫和剝削。多少次風餐露宿、銜枚急行,多少次槍林彈雨、短刀相搏……
百年間,多少人來到了世間?百年間,又有多少人離開了這個人世?有多少人為名為利而死?有多少人追名逐利而亡?然而百年來,勒名于人民英雄紀念碑、與黃花山萬古長青、與嘉陵江萬年長流的,就只有這些黃花山的人們了。這座城市記得他們,這里的人們記得他們。古色古香的重檐將他們融入到過往的歷史中,金碧輝煌的殿宇讓他們在這個新生的、古老的千古文化名城中蓬勃重生。滿山的蒼松翠柏以一種永不退縮的碧綠詮釋著當年的激越和忠誠,那種錚錚鐵骨,一如殿前的紅梅丹桂,越是風刀霜劍,越是玉骨飄香。
同飲嘉陵水,同食保寧粟,立足于閬苑仙境,百前年的保寧和百年后的古城,是如此地相似,又是如此地不同。古城還是那個樣,錦屏白塔高聳入云,黃花、騰王隔江相望。半顆蒸饃,足以解饞。一碗牛肉涼面,還是你我的最愛。
古城終究還是變了樣,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橋二橋南北飛虹。嘉陵江上,碧波搖曳;華光樓前,游船爭渡。此乃千古未逢之清平和樂世界也!
人固有一生,無論如何艱苦卓絕,也當轟轟烈烈活一世;人固有一死,無論如何艱險困頓,自當為仁為義而死。若是吾輩之死能換得世間太平、世人安居,那么哪怕粉身碎骨、銼骨揚灰,又何懼何畏?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