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高會往事
董印選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2025年10月25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宏大開幕。作為服務保障人員,出于新聞職業關系,對于這場家門口的農業盛會,不禁勾起一段往事來。
2001年國慶長假甫一結束,我便接到第八屆楊凌農高會組委會借調令,當即前去報到,被分配至宣傳部,主要負責陪同與會記者采訪農高會。
當時距離農高會尚有時日,但喜慶氣氛已愈來愈濃,國內外記者絡繹不絕。我首次陪同的是中央電視臺2名記者。根據采訪計劃安排,帶領他們前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協助辦理具體事宜。在拍攝現場,為使每一個鏡頭達到完美,出鏡記者始終不厭其煩,編導攝像反復變換角度,直到滿意,這才收工。2名記者認真負責的態度,讓我由衷感慨。
陪同西安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采訪時,我們來到了大寨鄉西卜村。在村口碰到了一個中年農民,得知是新聞采訪,當即熱情招呼,急忙電話聯絡,隨后又帶領我們面見了采訪對象和村干部,這才告別。農民朋友對農高會的支持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最讓我不能忘記的,是11月5日這天,我受領任務,陪同新華社記者提早來到會展中心廣場,網絡直播楊凌農高會開幕儀式。就在僅余半小時之際,不料出現了線路故障,新華社記者焦灼告知。我一聽心急如焚,急忙想方設法,經過輾轉查找,終于聯系到了維修工程師,趕赴現場解除了燃眉之急。開幕式準點開始,網絡直播正常運行。置身于人的海洋之中,看著無數鮮花、彩色汽球、飛翔白鴿和迎風飄揚的國旗與會旗,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緒翻飛。
楊凌農高會傳播中國現代農業理念,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國際合作為核心使命,?每年吸引著百余萬國內外參展客商和農民朋友專程前來淘寶,同樣也吸引了大批的記者們聞風而動,紛至沓來,慧眼識珠,傳經送寶。
在陪同記者采訪的間隙,我則有感于農高會新聞線索之多之密,忙里偷閑也撰寫了一批新聞稿件,分別被《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食品質量報》《西北信息報》《陜西日報》《華商報》《農業科技報》及《農高會簡報》等刊發。
時隔不久,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宣傳部組織編輯了《聚焦農高會——第八屆中國楊凌農高會新聞宣傳報道匯編》一書,收集了各家新聞媒體從不同角度、各個層次、多種形式對農高會所做的全方位報道。我在媒體刊發的那些新聞稿件,也被悉數收錄其中,為自己零距離接觸農高會留下了回味的痕跡。
此后,雖未再直接參與農高會宣傳工作,但依然作為農高會工作人員,每年都和同事們一起承擔連續5天的會期執勤任務,并在不同區域、不同點位履職盡責。我深知每一個楊凌人,都是楊凌的一面鏡子,而做好各自手頭的事,無論事大事小,都是為楊凌發展盡到了一已之力。
從國內走向國外,從開放實現共贏,我和社會各界人士一樣,仍舊密切關注著近年來輻射更廣、影響更大、效果更好的農高會,以及家鄉建設的長足進步,更難以忘懷陪同各路記者采訪楊凌農高會的那些馬不停蹄又激情燃燒的日子。
【作者簡介】董印選,楊凌作家協會首任秘書長,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獨步風塵》《快刀瘦馬》《花開手指間》,入編多部文集,榮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原蘭州軍區政工網特約記者,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工作先進個人,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之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