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8之無聲之城
文/張健
一、災難來臨
2068年7月14日,合肥的天空湛藍如洗,人工智能“巢湖”系統如常調控著這座擁有千萬人口的智慧城市。上午10時23分,一切戛然而止。
城市的心跳停止了。
方宇正在自動駕駛網約車內趕往政務區參加會議,車輛突然發出刺耳警報,隨后完全停滯在高架橋上。他猛拍方向盤,卻只得到死寂的回應。抬頭望去,整條長江西路高架已成鋼鐵墳場,數百輛智能車像被施了定身術,一動不動。
“網絡連接中斷,正在嘗試重新連接...”車載系統不斷重復著這句毫無希望的提示。
與此同時,合肥市政中心陷入混亂。市長陳國明剛從應急通道爬上28樓的指揮中心,汗濕的襯衫緊貼著他微胖的身體?!皥蟾媲闆r!”他喘著粗氣喊道。
“全市電力完全中斷,備用電源失效!”
“所有通信網絡癱瘓,包括衛星鏈路!”
“交通系統全面崩潰,97%的車輛失去控制!”
“金融交易停止,電子支付系統無法運行!”
“醫院僅能維持4小時緊急供電!”
陳國明一拳砸在控制臺上:“原因?”
“不明,技術團隊推測可能是地磁異常與太陽風暴疊加效應,但······無法確認?!?/p>
窗外,城市開始騷動。無人機像無頭蒼蠅般墜落,智能大樓的玻璃幕墻失去光影變幻,恢復為單調的灰色。最可怕的是寂靜,沒有了往常城市低吟的電子嗡鳴,只有逐漸增強的人類恐慌聲。
“啟動應急預案,優先保障醫院、養老院和部隊、監獄的供電?!标悋餮杆傧逻_一連串指令,“組織所有能動員的力量上街維持秩序,打開全市應急廣播系統——”
“廣播系統也癱瘓了,市長?!?/p>
陳國明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當他再次睜眼時,目光落在墻上一幅老舊照片上——2023年的合肥,街道上還跑著燃油車,人們拿著紙質文件奔走。
“蜀山腳下...”他喃喃自語,突然眼睛一亮,“快!派人去蜀山南麓的舊物資儲備庫!那里應該有...”
他停頓了一下,回憶起三年前那位老人的堅持。
“應該有五十年前封存的燃油車輛和模擬通信設備!”
工作人員困惑地看著他,但還是立即執行命令。陳國明望著窗外開始混亂的城市,輕聲長嘆:“張老,國士無雙!”
二、應急反應
蜀山儲備庫的大門被艱難地開啟,灰塵彌漫中,一排排老式燃油車靜靜地停在那里,仿佛時間的膠囊。更令人驚訝的是,庫內還有大量紙質地圖、手動工具和模擬通信設備。
三小時后,第一支由老式燃油車組成的搶險車隊駛入城區,喇叭里播放著手工錄制的安撫通知。人們從高樓窗戶探出頭來,驚訝地看著這些“古董”車輛,它們不需要網絡,不需要衛星,只需要燃油和人類駕駛員。
“恢復軍號系統!”武警部隊指揮官下令。很快,傳統的軍號聲在不同區域響起,代替了失效的電子通信。部隊在多年傳承與記憶中的號聲中迅速集結。
醫護人員騎著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幸運的是這些簡單設備還能手動啟動)穿梭在各小區之間,用紙質表格登記需要特殊照顧的病人。銀行臨時開設手工登記點,憑指紋和人工驗證辦理緊急業務。
工程師們找到了問題根源,一場前所未有的“完美風暴”級別的太陽活動,結合地磁異常,徹底摧毀了合肥地區的所有電子設備和電網。更可怕的是,這種影響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我們只有72小時窗口期,”陳國明在臨時指揮所,一間中學教室裡宣布,“之后社會秩序可能崩潰?!?/p>
他們采取了一個大膽計劃:重啟合肥老火力發電廠,它原本作為歷史遺跡被保留,但基本結構完好。同時,全城技術人員被組織起來,嘗試構建一個不依賴衛星和光纖的局域網。
24小時后,城市初步恢復秩序。燃油車隊建立起基本物資運輸線,手工登記系統幫助找到了大多數脆弱群體,軍警聯合巡邏阻止了大規模搶劫事件。合肥正在以一種近乎復古的方式運轉起來。
三、災中故事
故事1
7月14日11:00,余偉盯著胰島素冷藏盒上逐漸上升的溫度數字,心如墜冰窖。10歲的女兒小雨倚在沙發上,小臉因高血糖而泛紅。電子藥泵已經停止工作,備用胰島素最多只能維持24小時。
“我必須去安醫大拿藥?!庇鄠ζ拮诱f,聲音里是不容置疑的堅決。
妻子抓住他的手臂:“三十公里!外面已經亂成一團了,你怎么去?”
余偉已經推出了那輛積滿灰塵的山地車:“騎車。我必須去?!?/p>
七月的合肥熱浪翻滾。余偉沿著長江西路騎行,沿途是被遺棄的智能車輛和茫然無措的人群。他經過一群正在分發礦泉水的大學生志愿者,接過一瓶水時,手都在發抖。
騎了五小時后,他的腿像灌了鉛,卻只走完一半路程。在一個十字路口,他看著完全癱瘓的交通系統,絕望地捶打著車把。
“需要幫助嗎?”一輛老式柴油卡車在他身邊停下,車窗搖下,露出一張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
了解情況后,司機二話不說:“上車!我女兒也是1型糖尿病,我懂?!?/p>
卡車駕駛室里,兩人漸漸熟絡起來。司機叫老周,是蜀山儲備庫的工作人員,正是他協助市政府啟封了這些老式車輛。
到達安醫大時,醫院已經人滿為患。余偉擠過人群,終于拿到救命藥物。老周不僅等他取藥,還特意繞路把他送回家。
當余偉推開家門,小雨已經虛弱得說不出話。注射胰島素后,她的呼吸逐漸平穩。余偉轉身想感謝老周,卻發現卡車已經悄然離開,只留下路邊一縷淡淡的柴油煙。
故事2
7月14日11:00,林凡拍打著暗房的門,回應她的只有沉默。作為合肥最后一家銀鹽膠片攝影工作室的主人,她剛才是為了躲避混亂而躲進暗房,沒想到電子鎖突然失靈了。
“有人嗎?”她的聲音在狹小空間里回蕩。
黑暗中,時間失去了意義。林凡開始回想自己為何堅持這個早已被時代拋棄的技藝。她想起來母校演講時,那位總與她唱反調的趙老師,趙老師堅持數字藝術才是未來,兩人吵了整整十年。
“凡姐!你在里面嗎?”
林凡猛地抬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趙老師的聲音!
“門鎖死了!”她拍打著門板。
“等著,我去找工具!”
趙老師返回時帶來了校工和撬棍。黑暗中,林凡聽到外面艱難的撬動聲和急促的呼吸。
當光線涌入暗室,林凡看見趙老師手上的血跡和滿臉的汗水。
“你的手...”
“沒事,撬鎖時劃了一下。”趙老師勉強笑了笑,“我看到你們工作室的門開著,東西散落一地,擔心你出事?!?/p>
林凡這才注意到趙老師另一只手里緊緊攥著一本《合肥城市記憶》——她花了十年心血拍攝的膠片相冊,原本是要在下午送給趙老師做生日禮物的。
“我想通了,”趙老師輕聲說,“有些記憶,確實值得用更持久的方式保存?!?/p>
兩位老師站在廢墟中相視而笑,十年的爭執在黑暗中消散,轉化為互相理解的曙光。
故事3
7月14日11:00,周晨看著智能手環上最后的1%電量,記錄下一條語音信息:“媛媛,無論如何,我會找到你。”然后手屏徹底變黑。
他和王媛本該在7月14日舉行婚禮。停電發生時,王媛正在婚紗店做最后試妝,周晨則被困在合肥創新產業園的18樓。
所有交通癱瘓,電梯停運。周晨走下18層樓梯,決定步行穿越二十公里城區去尋找未婚妻。
沿途,他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合肥:高科技園區成了最無助的地方,而那些老城區反而更快恢復了生機。路邊,小賣部老板點起蠟燭售賣商品;孩子們在街頭玩耍,仿佛回到了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鄰居們坐在小區門口, 三三兩兩的說著多年未見過的家長里短。
天黑時,周晨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一位開老式燃油車的大媽看他疲憊不堪,讓他搭了一段順風車。
“去結婚?”大媽笑著問,聽完周晨的故事后,她感慨道:“年輕人,記住今天的感覺。我們曾經就是這樣生活的,沒那么多科技,但人情味濃啊?!?/p>
14小時后,滿身塵土的周晨終于出現在婚紗店門口。王媛提著婚紗跑向他,裙擺曳地在塵土中也毫不介意。
“婚禮怎么辦?”她問,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就在這兒,現在?!敝艹炕卮?,從口袋里掏出早已準備好的戒指。
路人圍攏過來,一位老牧師恰好也在人群中。在沒有音樂和霓虹燈的街頭,只有夕陽余暉作背景,兩人許下了誓言。
圍觀人群中響起掌聲,有人遞來自行車籃里采來的野花作為捧花。這一刻,科技缺席,愛情卻格外純粹。
故事4
鄭浩看著冰柜里漸漸融化的高級食材,做出了決定。作為合肥曾經最熱門的融合餐廳老板,他原本為“懷舊主題美食節”準備了大量傳統廚具和罐裝食品。
“小劉,把那個老式煤球爐搬出來!”鄭浩對助手喊道,“還有那些罐頭和干糧,全部拿出來。”
在餐廳門口,鄭浩支起大鍋,開始烹制簡單的熱食。最初只有幾個膽大的路人嘗試,很快香味引來了更多人。
“街角食堂”自發形成了。有人帶來自己家的儲備食物,有人幫忙生火,有人維持秩序。鄭浩發現自己從追求米其林星級的廚師,變成了滿足最基本需求的大鍋飯廚師,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第二天,一個老人拄著拐杖來到食堂,從懷里掏出幾包種子:“這是我老伴生前收集的老品種蔬菜種子,現在電子溫室都廢了,但這些種子可以直接種在地里。”
鄭浩接過種子,看著街角那片被遺忘的小公園,突然有了主意。
一周后,“街角食堂”不僅提供食物,還成了一處社區中心和信息交換站。人們在這里分享物資,傳遞消息,甚至開辦簡易教室教孩子們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如何學習。
科技消失了,社區卻復活了。
故事5
李默從珠寶店柜臺里抓起最后一條金項鏈時,聽到了隔壁傳來的呼救聲。他本能地想逃離,但那聲音持續不斷,一位坐輪椅的老人被困在二樓。
猶豫片刻,李默爬上外墻,打破窗戶,進入老人家中。發現老人需要定期服用的藥物已經用完,他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將老人背到附近臨時醫療點。
在那里,他看到醫護人員不顧疲勞地救治病人,志愿者無私地分享所剩無幾的食物和水。李默悄悄扔掉藏在口袋里的珠寶,加入了志愿者隊伍。
三天后,李默被分配到蜀山儲備庫物資分發隊。工作中,他聽到隊員們談論著“張老”的遠見——那位五十年前堅持要保留這些“落后”設備的人。
一次休息時,老隊長看著李默說:“年輕人,你手上那疤痕,是撬鎖工具劃的吧?”
李默心頭一緊,準備逃跑。
老隊長卻笑了:“沒關系,我年輕時也走過彎路。知道我怎么改邪歸正的嗎?”他指著遠處的儲備庫,“那位張老告訴我,人就像這些老設備,看似過時了,但在關鍵時候,可能會救命。”
李默沉默良久,最終把自己的過去和真名,王磊,告訴了老隊長。
“王磊,”老隊長拍拍他的肩,“今天起你負責一隊運輸組,別再讓我失望?!?/p>
當李默,現在的王磊,第一次成功將物資送達急需的社區,看到那些人臉上的感激時,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價值感??萍伎梢员罎?,但人的良知不會。
四、文明底蘊
28天后,合肥基本恢復供電和局域網,雖然遠未達到以前的智能水平,但已經能夠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國家表彰大會上,陳國明市長站在講臺前,眼中含著淚水。
“我們度過了最黑暗的時刻,”他的聲音哽咽,“但這不是我個人的功勞,也不是合肥市政府的功勞。此次要感謝民建一位前輩在50年前的一份政協會上的提案!”身后大屏幕亮起,顯示一份泛黃的電子檔案掃描件:《關于防范因不可控因素導致全市大面積斷電斷網而導致災難發生的幾點建議》鏡頭拉近到提案最后一行蒼勁筆跡:“或許看起來杞人憂天,但為政者當為百年計?!?/p>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