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兩年的時間,我一直挖空心思地想人為什么要活著的事情。如今回憶起來,那段日子多少有些荒唐可笑,有點傻。人活著本來首先是個客觀存在,然后才能以此生發(fā)出意義。就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里說的那樣,“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
不過,我并非一無所獲,我想清楚了人活著是一個過程。但緊接著我又發(fā)現(xiàn),如何走完這個過程的問題同樣讓我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文字,確切地說是邂逅了小小說這種文體后,我一下子明白了,小小說正是我生命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我愛上小小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能帶給我許多原始的快樂。這種快樂純凈而透明,引用候德老師一篇小說的名字,是那種“簡單的快樂”。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胡思亂想,能用小小說表達出來時;當我明白心底里埋藏的往事,可以沿著小小說這條路,再次走到我面前,讓我欣喜、嘆息或落淚時;當我看見人生中曾經(jīng)感動我的故人,從小小說的字里行間,沖著我點頭微笑時,我驚異地感知到,一個個平常的日子變得明媚而豐滿了。有小小說陪伴的人生,充實而快樂。
我不渴望我的小小說能為我開花、結果,讓我品嘗到收獲的喜悅,但我盼望它能從一株小苗,長成越來越粗壯的樹木,為我遮擋人生中的風雨,讓我疲憊時找到一個依靠。我也盼望它最后能變成我手里的一支拐杖,成為我人生路途上的一個堅強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