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萬安》的審美特征探究
作者:李水蘭
“萬安暴動”曾被列入中央電視臺“歷史的豐碑”系列節目,在《新聞聯播》中播出,也是全國五大縣級暴動之一。2020年之前,五大縣級暴動只有萬安暴動沒有形成文學、影視作品。2020年11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推出長篇歷史小說《鐵血萬安》,填補了此事件的文學作品空白。顯而易見,這是獻禮2021年建黨百年華誕的精心之作。
作者郭志鋒是吉安地區創作頗豐、獲獎眾多的作家之一,在雜文、隨筆方面尤為突出。長篇小說之前雖有涉獵,但真正的成就從《鐵血萬安》開始。
《鐵血萬安》是作者為保留和傳承百年紅色記憶,構建萬安人民的“集體的認同”所做的努力和嘗試?!凹w的認同扎根于事件的表述中,也扎根于這些事件與最終延伸到現在和將來的其他事件的敘事聯系中。它們以‘歷史事件’的形式充當根基的角色?!畾v史的’意味著,事件在人們的生活取向中有一種特別的意義和價值,而人們在反思自己是誰,以及描述他者的不同之處時,依賴于這些生活取向。”(德國歷史學家耶爾恩·呂森《危機、創傷與認同》)[] 為此,作者調動了自己所有的創作經驗和創作技巧,創作的《鐵血萬安》也具有鮮明的審美特征。
一 《鐵血萬安》中的時間與空間
“流浪漢小說的典型特征是‘流浪’。從人物的角度說,‘流浪’是一種生存狀態,通過‘流浪’,反映人生際遇及人物視野中的社會生活;從藝術表現、修辭的角度說,‘流浪’也是一種結構作品的方式?!盵] 《鐵血萬安》以鐘文南的成長、參加暴動的過程為主線,以他和肖愛水的愛情故事為副線。圍繞這條主線和副線,小說十九章敘述了很多事件,都是主人公的經歷,或通過主人公流浪給出的世界,看上去給人“散”和“支離”的感覺,實則圍繞主人公聚集而來,彼此間又充滿張力?!惰F血萬安》結構上的最大特點——“大事不虛,細節不拘,”首先表現為對這種支離、張力的把握和處理。長篇歷史小說《鐵血萬安》借鑒了流浪型小說的結構,是冰糖葫蘆或長藤結瓜結構,縱向上的約束力強。故事整體上有“萬安暴動”這一終極目標制約全局,只是具體的“點”,即十九章中的每一章,都有相對統一的事件,類似一根線串起的一部短篇小說集。
《鐵血萬安》截取1927年初夏至1928年秋這一歷史片段為時間,描繪萬安暴動的全景圖為表現對象,空間不斷變換,其他人物不斷變換,唯有以中將鐘漢華和烈士肖文南為原型的鐘文南占據故事的中心地位,將許多分散的人物、事件連綴、凝聚起來。這種結構單元歸屬于一個意義整體,彼此間并不完全斷裂和隔離,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四次萬安暴動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年,但《鐵血萬安》的敘事速度顯得非常慢,這集中體現在“細節不拘”的過程上。按理說,這叫“過門”,有的小說省略或以極快的速度交代過去。就像《西游記》側重有“難”的地方,無“難”的地方一筆帶過。吳承恩側重“點”“瓜”,而非“線”“藤”。《鐵血萬安》當然也重“點”和“瓜”,但“線”和“藤”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真正歷史上的萬安暴動只有第十六章,居小說的偏后位置。前面十五章講的是鐘文南的成長經歷和三次失敗的萬安暴動,后面三章交代萬安暴動成功后的慶?;顒?、敵人的報復和革命的發展。這種敘事速度的安排和作品的意蘊是相吻合的,也是筆者解讀《鐵血萬安》的切入點之一。嚴格意義上講,萬安暴動是萬安人民前赴后繼“鐵血”精神的集中彰顯,這一剎那的彰顯是萬安這塊軍事要地長期以來的歷史素養所致,也是萬安人民自覺或不自覺地成長所致。即使萬安暴動之后,遭到了敵人的瘋狂報復,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但這種“鐵血”精神永存,預示著不僅過去發展了革命力量,現在和將來也必將在盛世中放射光芒。平?!伴L在紅旗下,生活在和平安寧”中的我們看待歷史事件,是缺失了細節的大事,看到的是省略過程的終極結果而非過程本身。殊不知,結果固然重要,但有血有肉的、真實生存狀態的過程才是歷史背后的生命本身。于是,“細節”,在“細節”中有聲有色的愛情故事、“在路上”的成長過程突顯出來了,作品的主題意蘊在形式層面、在敘事時間中得到了體現和落實。
故事小說總體上偏向時間上的連續關系,但也可向并列的方向靠攏?!惰F血萬安》既保留單一的事件結構,又旁枝錯節出很多其他東西,有意削弱時間、因果關系的控制,空間就凸顯出來了。
《鐵血萬安》的空間性主要體現為修辭格的使用,細節和場面描寫等方面。
如果故事是主干道,修辭格就像主干道旁生的小路、支路,以及路旁的花和樹,他們不是沿著主干道同一個方向伸展,而是旁枝斜出,綠意盎然,給作品注入血肉,豐滿了作品軀體,拓展了作品的藝術空間。如作品開頭第一章第一部分描寫贛江以及贛江流經萬安境內的碼頭,標明故事發生的地點和人物出場的背景。特別是描寫贛江,奠定了整部作品的精神基調。作者寫道:“它或許是中國罕見的一條由南向北而流的河,所以它又是勇敢的、獨特的,它大膽而叛逆的性格與生俱來,哪怕一片浪花,一滴水珠,都有著不同的氣質和稟賦。”這種敘述和描寫給人一種有密度、細致、豐滿的感覺。結尾也以描寫贛江結尾,自然起到了精神傳承的效果。再如《鐵血萬安》中的議論,也是突出作品的空間性、豐滿感的主要方法之一?!吧接暧麃盹L滿樓。任何的‘偶然’之中都有著必然的因素,而任何‘必然’都會導致偶然事件的發生。”[] 從內容的角度,此處的議論已將羅老板是共產黨員,百嘉酒坊是地下交通站,鐘文南必將成長為堅定的革命戰士定了方向。這樣寫,不僅延緩了敘述的速度,使人們的感覺得以延緩,而且加深了感覺的具體性和形象性。起到類似作用的還有作品中的比喻、夸張、象征等。
《鐵血萬安》拓展空間最突出的地方是細節描寫和場面描寫。為了避免重復,作者每一章講故事的方式不一樣,有的是外貌描寫,有的是他者講故事,有的是心理描寫,有的是環境烘托,有的是對話……對話特別多,有雙人談、三人談、多人談;有閑聊、接頭談、組織談、墳頭談等等,顯然借鑒了影視小說的創作手法。場面描寫注重畫面感,主要表現在四次暴動的經過、暴動前的動員、暴動后的慶祝。這些場面包含了敘事,有時間、因果關系的推進,也包含了比因果關系更多的內容。這是小說的價值時間,密度大,分量重,是《鐵血萬安》的重頭戲。讀者完全可以抽出任何一個場面作為一個單獨有價值的影視畫面來欣賞。
面對自己家鄉的重大歷史事件,作者寫得莊重嚴肅。盡管他努力做到放松,盡量寫得從容自如,不乏運用自己擅長的散文語言來“支離”人物和事件的主線,盡力體現人物和事件的肌質和豐厚,擴大藝術空間。但是,《鐵血萬安》總體還是接受時間縱向上的約束,空間始終在時間的約定范圍內舒展。這也許是面對時間和空間張力時,郭志鋒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在小說中的運用。也許是作者有意營造的對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應該有的莊嚴肅穆態度。
二 《鐵血萬安》的人物塑造藝術
《鐵血萬安》的主要任務是講述萬安暴動的故事,以及塑造領導和參加萬安暴動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有主要領導曾天宇、張世熙、劉光萬、陳正人等,主要參與者有康克清(康桂秀)、楊德明、肖素民、肖玉龍、鐘文南等,這些人物有的是真實人物,有的有歷史原型,屬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鬼無實體,無實際可參照的對象,查無對證。再說:畫人畫皮難畫骨。要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避免平面化、單一化,著實困難。
為了塑造好這些人物形象,作者借鑒了魯迅所說的專用一個模特,或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人物創造方法,像曾天宇、張世熙、劉光萬、陳正人和康克清保留了英雄兒女的革命本色,鐘文南則是鐘漢華和肖文南合而為一;作者也沿用了英雄配美女的傳統愛情模式,為了避免雷同,作者有意寫出各式各樣的愛情故事,如鐘文南和肖愛水是共產黨陣營里的帥哥配美女+英雄配英雄型愛情悲劇,李水清和滿姑是國民黨陣營成長起來的情報人員和共產黨陣營里的帥哥配美女+英雄配英雄型愛情悲劇,嚴辭和滿姑是暗戀型愛情悲劇,曾天宇和王宇仁是在婚姻中一方影響一方的革命愛情。甚至作者還筆墨不多的寫到國民黨軍官郭開城與情婦的性欲式愛情來襯托革命愛情。
“人,人著?!边@是小說塑造人物形象以及為塑造人物形象采取何種創作方法的依據?!惰F血萬安》除了用愛情故事來給英雄人物增加“人性”色彩外,還描寫了環境,精心安排人物的出場和退場順序,尤其是細節描寫來豐滿人物性格。
《鐵血萬安》中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作者遵循的是現實主義創造典型環境中典型性格的經典理論,將人物還原于世界,在人物與世界的互動中,將人物立體地、細致地塑造出來。描寫自然環境都是為歷史傳承的萬安精神和萬安暴動的鐵血精神服務,描寫社會環境則是為人物的出場和退場布局。如第一章的贛江描寫,彰顯它的勇敢、叛逆、不怕死精神,為萬安的英雄出場做鋪墊;特寫的百嘉酒坊和陪襯的贛江魚館,萬安縣城城門、街道、店鋪的掃描,整個萬安縣城營造的白色恐怖,都是為主人公鐘文南的家仇國恨做交代,及其相關人物如肖愛水、嚴辭、羅老板的出場設置的。又如第二章描寫田間赤著腳穿著補丁衣服的男女青年的勞作和河灘上纖夫們血汗交織的拉纖道路,也是為苦難生活的人們成長起來反抗埋下伏筆。再如作品結尾處:“剎那間,他手中鮮艷的紅旗迎風飄揚,發出一陣陣響亮的回聲。”也是為退場的英雄精神注解,對傳承英雄精神、堅定革命信仰走革命道路的憧憬。
相對來講,《鐵血萬安》更側重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通過人物的外在行動如行為、語言和外貌描寫,簡約地將人物主要特征勾勒出來,才是《鐵血萬安》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法。這類似書法和繪畫中的留白,達到筆不周意周的效果。這也是作者意圖通過這樣的“扼要”“鱗爪”顯示人物內在的精神特征。譬如鐘文南的行為貫穿作品始終:由報失去雙親的家仇——肖愛水的引領下的成長——參加戰斗的不斷歷練——成長為堅強的革命戰士。鐘文南勇敢、剛毅、愛憎分明、重情重義的性格特征也是通過他的行為和語言來顯現。圍繞鐘文南的行為和語言,衍生出其他人物的行為和語言。作者有意淡化背景,凸顯人物的語言和行為。小說中的語言描寫特別多,幾乎每個人物都運用語言描寫來體現性格特征,如羅老板的謹慎,許拔群的寡言,滿姑的機智,曾天宇的正義凜然和沉著睿智等等,甚至通過對話或講話來推動情節。小說中外在行動的外貌描寫不多,但粗粗幾筆足夠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這也像是給電影導演提供的人物速寫。如第十章第四部分對國民黨軍官的外貌描寫:“劉士毅看李思愬雖然身材高挺,很有些軍人氣質,但臉上布滿殺氣,雙目露出一個劊子手才有的戾味。劉士毅把郭開城、燕強、何山一一向李思愬作了介紹。李思愬也在心里對他們作著估量。對于郭開城又矮又肥的個子,他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腦滿腸肥’。燕強雖說比郭開城個子高些,但從他眼睛里白的多,黑的少來看,此人心機太重,具有貪婪的野心。只有何山,個子高身板直,軍裝穿得挺括,而且有著一種很干凈的帥氣?!倍潭桃欢卧?,對國民黨軍官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這幾個人的內在精神袒露無遺。對何山的帥氣描寫,避免了壞人一定長得丑,好人一定長得美的平面化構想,這樣寫反而顯得更真實更立體,起到了反話正說的效果。小說中也有通過心理描寫來達到“片面”證“整體”效果的。如第十六章鐘文南和肖愛水的心理描寫,刻畫了彼此消除誤會,真心相愛的心理。《鐵血萬安》的細節描寫還體現在補白上,如十五章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補充了曾飛的家世淵源和成長故事。又如作者自覺或不自覺地交代人物的血緣和成長背景,使得像曾天宇、劉光萬、張世熙、陳正人、康克清這樣的歷史人物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能一一對號入座。補白現象是作者創作這部歷史長篇小說時莊重的,緊張的心理顯現。
三 《鐵血萬安》的地域化與民間敘事
當代文學史上,革命歷史題材層出不窮,但融入地域元素和民間敘事不多。郭志鋒在地域性和民間敘事上定位價值訴求。贛江,在近代陸上交通發達之前,一直承擔著江西乃至整個中國南北相通的重任。贛江流經萬安縣境內有三個碼頭,這三個碼頭是貨物交通、信息傳播、軍事交戰的聚集地,萬安的革命形勢因此風云激蕩,萬安籍的革命先覺者曾天宇成為江西三杰之一。地方性革命歷史小說的書寫在繼承傳統紅色經典美學基因的同時,也不乏基于地域性和民間敘事的審美開拓。郭志鋒的敘事審美觀照角度正如標題所示:“鐵血萬安”。他所要追求的就是萬安人民的鐵血精神,以及鐵血精神鑄就的這一方水土——萬安。這種地域性和民間敘事的視角構成了《鐵血萬安》這部小說敘事美學的重要線索。
據萬安暴動行動委員會舊址中前言和黨史《萬安暴動》記載:“大革命初期,萬安涌現出一大批進步青年,其中以曾天宇、張世熙、劉光萬為杰出代表。與方志敏、袁玉冰并稱‘江西革命三杰’的曾天宇把革命火種帶回家鄉,同張世熙等創辦《青年》雜志,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在贛西特委的領導下,曾天宇等組織發動‘萬安暴動’并取得勝利,1928年1月,創立了江西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開創了江西土地革命的新紀元。萬安暴動書寫了‘八十個農民上井岡’的傳奇?!盵] 《鐵血萬安》的敘事資源顯然來源于此。曾天宇的領導以及他同張世熙等創辦的雜志是萬安民眾覺醒的精神原動力。曾天宇、張世熙、劉光萬等組織成立的農民自衛軍是萬安暴動的生源軍。
從敘事結構來看,《鐵血萬安》的革命故事是按明暗兩條線索來鋪展的。一條是鐘文南成長為革命戰士的明線,貫穿全文;另一條包括聚華書店、百嘉酒坊、村背村、至善小學四個交通站的活動、動員大會、情報交接,窯頭的陽城村和羅塘的村背村的兵工廠秘密制造武器,農民自衛軍的訓練,《水滸傳》迷嚴辭、乞丐曾飛、小羅裁縫的小姑子趙根秀、國民黨軍官李水清等青年的覺醒和成長,萬安暴動前三次的經過、失敗和總結,遂川劫獄的成功,井岡山毛委員的來信,直到第四次萬安暴動成功等為暗線。還有一條暗線或副線是鐘文南和肖愛水的愛情故事。作為暗線或副線參與敘事,與鐘文南的革命成長形成審美想象的互動,并在倫理意義上為鐘文南的革命志向的生成提供了精神邏輯。
從敘事空間來看,《鐵血萬安》的情節圍繞萬安暴動的謀劃和準備展開,避開了兩軍對壘的軍事文學模式。地點鎖定萬安三個碼頭和萬安境內,審美對象以鐘文南(除卻尾聲部分的鐘文南將軍)這個小人物為主人公。
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淳樸的人文環境以及萬安的民俗民風的描寫體現了地域性和民間敘事的審美風格。首先,展現了江南一帶萬安境內特有的自然風光。例如第二章的古榕樹、蘆葦、苧麻描寫,第三章第一部分的贛江貨船上的灘師和纖夫的號子,第四章第一部分的“贛江十八灘,灘頭有個羅塘灣”“惶恐灘”的描寫等等,都是萬安境內富有特色的景觀。其次,人文景觀的描寫比較細致,為革命活動的展開營造了真實的社會歷史環境。比如第一章跟著羅老板的腳步描述萬安縣城的布局:三面城門的位置,城內縱橫交錯的街道,每個店面的構造、經營的貨物及店主家庭情況。同時,人文景觀融入了經濟社會生活生態的描繪。小說中多處寫到“窯頭豆腐、百家米燒、寶山金絲小棗”等萬安地方名優特產??梢哉f,作者不遺余力地刻畫萬安特產:“窯頭豆腐,以潔白、嫩滑、柔韌、可口的特點傳世。這豆腐神奇之處在于切成細絲不會斷,摔在地上跌不爛?!盵] “在萬安這座小城里,以魚為主打菜的飯店或是飲食攤點,大大小小竟有二十多家,享有盛名的當然要數坐落于城北的十八灘魚頭店。其次就是嚴辭家的贛江魚館了……魚頭店顧名思義吃的主要是魚頭,這店主要取材于贛江里的鳙魚頭,再佐以窯頭豆腐、辣椒和蒜頭,最后倒入大量的百嘉冬酒熬煮,煮出乳白色的湯汁即可。此美味佳肴不光品相一流,而且味道獨特,鮮辣無比。贛江魚館對外主要以蒸鳊魚為主,這道菜的鳊魚也是取材于贛江,菜的最大特點是鮮嫩爽口,回味無窮?!盵] 再次,小說也穿插一些民風民俗的描寫。如國民黨軍官劉雪冰哼唱的小曲:“想妹想得哥發瘋,一走走到下半坵。田里無水禾打枯,妹妹無哥心里苦?!盵] 肖愛水和康桂秀唱起的民歌:“哎呀嘞,革命世界不比先,勞動婦女學犁田,犁田耙田都學到,肝心哥,增加生產笑蓮蓮。哎呀嘞,學會耙來學會犁,門門工夫都學會,英勇哥哥上前方,肝心哥,鼓足干勁殺敵人?!?/p>
從審美功能來看,《鐵血萬安》中的自然風光、人文環境和民風民俗的描寫并不游離于小說敘事之外,而是和人物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動的開展相融相契。像窯頭豆腐的柔韌,萬安魚頭的鮮辣是和萬安民眾的堅韌和潑辣有關;敵人的小曲和他的低級趣味相連,革命戰士的民歌與促生產、干革命相關。
可以說,作者借助地域化和民間敘事豐富了革命歷史敘事的審美特征。
四 《鐵血萬安》中的古典借鑒
我國的古典小說以尖銳的矛盾沖突、跌宕起伏的節奏懸念、離奇曲折的情節著稱。早期的紅色經典小說也強調政治功能。《鐵血萬安》好像有意識地避開這些,矛盾沖突、情節節奏都顯得比較平靜,政治功能也不是太強。但是仔細品讀,仍舊可以發現《鐵血萬安》對古典武俠小說、紅色經典小說和古典傳奇小說的借鑒。
我國的武俠小說從唐傳奇,宋元話本到明清的白話小說,再到現在流行的港臺小說,屬于通俗小說的一種。它們大多以俠客為主人公,講述他們劫富濟貧,反抗強權,關愛弱小,實現人間公平正義的故事。不論什么時代的武俠小說,都離不開“恩怨情仇”的橋段。基本上可以歸納的模式是:主人公經過家庭或某個集團的巨變,家破人亡或遭人暗算走投無路,不得已走上復仇之路,在復仇過程中得到高人的指點或美女的救助,終于成長為真正的英雄,最后復仇成功,大快人心?!惰F血萬安》中的主人公鐘文南,次要人物嚴辭、曾飛,這三人身上明顯有武俠小說這種套路的痕跡。鐘文南的父母都被國民黨殺害,為報家仇,鐘文南在共產黨員肖愛水的追求之下,慢慢被引上革命道路,成長為堅強的革命中堅力量,鐘文南終于親手殺死了仇人劉雪冰。嚴辭的父親也被國民黨殺害,為追求心愛的姑娘滿姑漸漸進入英雄的理想之路,成長為勇敢的革命戰士。國民黨設計陷害曾飛的父母并搶奪曾家全部財產,曾飛淪為乞丐,成長為堅定的地下交通員。與武俠小說不同的是,他們有的中途犧牲了,活下來的也不僅僅是報家仇,最終都上升到了國恨的高度,創造了“八十個農民上井岡”的傳奇,給他們鍍上了一層意識形態的色彩。
主要人物的塑造符合紅色經典小說的寫法。如曾天宇的革命倫理超越家族倫理的事實,與紅色經典小說中革命的結果就是原有家屬關系的破滅相吻合。因為紅色經典認為:“階級論所追求的正義,是一種人為的德性而非自然的德性,紅色經典中包含著人為德行對自然德性的超越”。[]
從作品結構來看,借鑒了古典傳奇小說的章回結構,每一章都是獨立的故事,第十五章還借鑒了故事套故事的的寫作方法。敘述人稱也采用傳奇小說通用的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稱。不同的是,為了吸引讀者,傳奇小說設置扣人心弦的懸念,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離奇曲折的情節,《鐵血萬安》代之講述不同的愛情故事。這種借鑒使小說具有超越意識形態的審美價值。
古典小說是某個特定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進步,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其中的某些審美價值還是很有價值的,值得挖掘,有必要讓它們重新進入大眾的審美視野,獲得審美感受。
《鐵血萬安》是郭志鋒長篇小說的力作,面對家鄉的歷史事件,顯然他很努力,小說具有很鮮明的審美特征。但由于莊重和緊張,他沒有很放松地去設置尖銳的矛盾沖突,小說節奏動態美不夠強烈。
作者簡介:李水蘭,江西蓮花人,文藝學研究生,文學碩士,江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審美現代性視野中的杜維明新儒學思想研究》《柔蘭評論》。在《名作欣賞》《海燕》《人民政協報》《創作評譚》《安徽文學》《電影評介》《作家新視野》《文學講堂》等發表評論文章30多篇。
[] 轉引自鄢莉:《紅色敘事的新突破》,[J]《長江文藝》,2021年7月1日。
[] 吳其南:《<</span>圍城>修辭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31頁。
[] 郭志鋒:《鐵血萬安》,[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9頁。
[] 參見匡勝編著:《萬安暴動》,[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1年3月版。
[] 郭志鋒:《鐵血萬安》,[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29頁。
[] 郭志鋒:《鐵血萬安》,[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72頁。
[] 郭志鋒:《鐵血萬安》,[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30頁。
[] 王寰鵬:《論紅色經典長篇小說的意義建構語文學表征》,[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